五十年老店就靠這一味說到牛肉麵,可以說是非常普遍的大眾小吃。尤其對50-60年次的這一代對牛肉麵的了解,應該是都差不多。 先大概來談一下台灣牛肉麵的故事。 台灣的牛肉麵種類五花八門,實際上來自台灣及中國不同地區,所以各有各的說法。不過一個普遍認同的說法,是傳統務農的台灣人普遍不吃牛肉,因為牛是幫忙耕作的好夥伴,捨不得吃牠。 所以基本上,牛肉麵幾乎都是民國38年國民黨政府撤退來台,中國大陸的軍士官兵所帶來,開枝散葉而成的。 其中一個起源,就是來自高雄岡山空軍基地旁,以四川部隊老兵為主的眷村;當地的軍士官兵兄弟為了聊解鄉愁,殺牛揉麵煮出來的“四川紅湯牛肉麵“,這發展成後來台味十足的“紅燒牛肉麵“。 以豆拌醬、花椒、八角為基底,牛肉燉煮的湯頭 ,加上“美援“麵粉製作的麵條,所煮出來熱呼呼的牛肉麵,讓當時的老將老兵們得一解思鄉之苦。 這個重口味的“紅燒牛肉麵“老少咸宜,商人腦筋動得快,馬上用機器大量製造出一模一樣口味的泡麵產品 ,一炮而紅大受歡迎,造成統一、味王、味丹……等大公司的高度重視,搶進瓜分這個泡麵市場, “滿漢大餐“ 紅燒牛肉麵就是當時 “麵多肉大塊最有料“的極致代表, 相信大部份人都有吃過。 經過這幾十年來的發展,牛肉麵在台灣產生了各種不同的門派。有清燉的、有紅燒的、有南部的、也有北部的……,各式各樣的創意湯頭,加上各種不同香Q的麵條型態,可以說是五花八門精彩萬分。 例如知名牛肉麵店 常見的,有的牛肉湯味道走北部番茄麵派系,湯頭已經喝不出來是牛肉湯;或是有些醬油味壓過牛肉味道的湯頭;也有的湯頭是非常濃郁的,類似日式豚骨湯頭的作法……。 各式各樣的變化及創意, 滿足不同人的口味。 反過來說 ,也是因為每個人愛吃的口味不同,所以才會有各樣的牛肉麵店可以生存。 但是, 說一句公道話 。要好吃到靠北讓大家讚賞的,感覺還是只有老店古早味耐吃。 曾幾何時 ,牛肉麵也成為台灣的小吃代表。物換星移下,從當年老兵的鄉愁到海外留學生移民回國必嚐的家鄉味。正所謂 :「哥吃的不是麵,是家人的眼淚 ~」。 這味也是90年代兩岸和平交流時期,榮獲陸客團必吃的台灣小吃代表。 也因此台灣舉辦了好幾屆的牛肉麵大賽 ,也產生了好幾屆的冠軍,代表牛肉麵的影響力 真的 不可小覷。 這次特別介紹這一家 【劉易記 】牛肉麵,是「巷子內的人才知的美味」;這句話的意思,除了説這一家非常好吃,只有內行人知道之外,還有就是店真的開在巷子內,沒那麽好找到的。 老店民國50年代創立在現在林森路《海天下》餐廳後面民享街上,後來搬過來永康街,這裡算是新店,而時間一下子也過快50年了。 如果不是真的口味太好,大家吃了還想再吃的話,怎會天天在用餐時刻都爆滿?很多老外或是旅居國外的台灣人回台第一件事,就是來這邊聚餐回味他的好味道。 可見多年來它的味道始終維持不變。 又,談到牛肉麵,最重要的三個元素一定要提一下 。就是「麵條、湯頭、牛肉塊。」 【劉易記 】跟別家最大的不同,就是保有了現在已經非常少見的手工刀削麵,這種功夫已經越來越少見,特別是在這個速成的時代,費工的部份能省就省。甚至很多有名的牛肉麵店都已經不再自己做麵條了,而這家店卻還是堅持著手工,一刀一刀的削出麵條,麵條大小不一口感好,吃起來一樣的滑順。這裡的刀削麵,用的都是手揉麵團,用片刀一條條現削入鍋,一浮上鍋麵就撈起,所以連麵條的邊緣都很立體全無糊感。這就是手工特殊的滋味。 就“湯頭“來說,色澤濃淡剛剛好,也不油,品嘗起來沒有藥材苦藥味,入口的是濃郁的牛肉香味,是屬於那種非常適合台灣人口味的湯 重點來了,每塊牛肉塊吃起來滿口肉香味,口感軟嫩不鬆垮,讓人覺得用料很實在,是濃厚高湯煮出來的大丁塊牛肉。 三種完美組合的搭配,吃起來真的就像古代的俠客吃著大塊牛肉,喝的濃鬱的湯頭,那一種感覺是非常的粗獷豪邁。 真的便宜,牛肉刀削麵,小碗才80元。 也有人不喜歡喝湯的,推薦他乾拌麵也是一絕。在台灣這一種炎熱的夏天,吃乾拌麵是另一種選擇。因為有些人在夏天覺得喝濃鬱的湯頭,真的是有點燥熱 除了好吃的麵之外,來這邊他的滷味也是必點。不管是豆干還是豬頭皮牛筋牛肚……,都魯得十分對味。最不能錯過的,是他的紅燒花生,每一顆都飽滿有咬勁,不是哪一種軟綿綿感覺,但香Q滋味特別的美好。 筍乾有點小辣但是口感非常的清脆,這是必點。 要帶朋友來這邊聚餐,建議你要提早占位子。第一次來的客人,別因為地方不太好找,車子也不太好停,而放棄進來,那你會失去一個吃便宜実在的好料機會喔。真心推薦。 其他推薦老店名單: 【港園】牛肉麵 - 鹽埕 【小而大】牛肉麵 - 中都 【鄧師傅】法式牛肉麵 【鄧記】家常牛肉麵-苓雅區 【劉家】冠軍牛肉麵-左營
|